钤印
目前印章的实用价值,其实只限于书画,因为公文往来,银行印鉴,都已给签字代替。只有书画仍不能缺少印章。甚至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,缺少一颗印章,构图便久完整,钤上一颗印章,霎时有起衰救弊之功。
但印章的风格,必然要与书画的风格配合。一幅工笔画,如果钤上齐白石的印,立时便会像西装领带唐装裤一样,无法顺眼。反之,齐白石的画如果钤上黄牧甫的印,亦不顺眼如是。
这就是为其么很多书画家宁愿自己刻印来用的道理。吴昌硕与齐白石,都是用自己的印,于非暗与陈半丁,以及傅抱石,亦莫不自己治印。
不能治印的书画家,亦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风格的金石家,请他为自己治印,像现在名噪一时的广东书画家吴子复,用的就是莫铁刻的印。书印二者配合得天衣无缝。
书画收藏家,却必需具备各种不同风格的收藏印,例如收藏石涛的画,跟四王的画所用的收藏印便应有所不同。乾隆虽然爱好书画,可惜他却成为书画的破坏者,因为他无论什么书画,一律都盖上「五玺」或「七玺」,这些玺刻得平板呆滞,看上去有如一块块红色的锅巴,白璧玷瑕,莫此为什。
其实收藏家最好还以不盖印为是,一定要盖,不妨盖在「诗堂」之上,在书画原件上盖印,只徒然破坏了它的完整。
当然,亦有盖收藏印盖得点铁成金的。例如碑刻等「黑老虎」,于残缺的字上盖上一颗小印,那朱红色会立时使整页碑刻生色。可是这亦不能逢残缺的字便盖,必须是这拓本独特的残缺字,才能用印,不然的话,满纸都是印记,看来亦使人生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