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〈杂卦传〉例
〈杂卦传〉所说为卦的性情,例如“乾刚坤柔”、“比乐师忧”即是。这是于〈说卦传〉之外,再依卦象而为说。因此其给出的性情,都可以通过卦象来理解。兹举二例以明之:
于“乾刚坤柔”,虞翻说:“乾刚,金坚故刚;坤阴和顺,故柔也。”
于“比乐师忧”,虞翻说:“比五得位建万国,故乐;师三失位舆尸,故忧。”
由此可见,八卦性情皆与卦象有关,是故可通过〈杂卦传〉之所说,用来理解卦爻的系辞。
〈杂卦传〉起初用对卦来说,及至大过卦之后,即不用对卦,但仍有意义上的相对,例如说:“归妹,女之终也”,“未济,男之穷也”。归妹并非与未济为对卦,但在意义上则相对,由此可知其例。亦即,说易实以相对为主,可以是卦象的正对反对,亦可以是意义上的相对。知道这点,在读《易》时,即有所帮助。
〈杂卦传〉虽文字不多,然蕴涵的义理却非常深奥。韩康伯说:“杂卦者,杂糅众卦,错综其义,或以同相类,或以异相明矣。”即是以相同或相异来表达六十四卦的义理。对于相同、相异,非细心体会不可。若能细心体会,便会对卦象有深刻的认识。例如说:“谦轻而豫怡也。”轻与怡好像不是相对,但若知道卦象,谦(䷎)有“卑而不可踰”的意思;豫(䷏)有“刚应而志行”的意思。那就明白轻与怡实在是相对。
“咸,速也;恒,久也”,在这里应该知道,速,其实即是不永恒,因为咸解为感,感当然是不永恒的情绪,能这样体会,对诸卦就能正确认识。
韩伯,字康伯,颍川长社(今河南长葛西)人,东晋玄学家、训诂学家。韩伯幼年家中贫困,长大后清静平和善于思辩,用心于文艺。其舅殷浩称赞他能自定位置,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。颖川人庾龢名重当时,常赞美并敬重韩伯。
后举秀才,征召任职皆不就任。晋简文帝在藩镇时,引为谈客,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、中书郎、散骑常侍、豫章太守,入朝任侍中。后改任丹杨尹、吏部尚书、领军将军。病重后朝廷改任为太常,还未就任便已去世,时年四十九岁。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9%9F%A9%E4%BC%AF/9652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