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绳技囚徒脱身
只见他执着绳的一头,向空中抛掷,每抛二三尺,绳子竟悬空笔直地垂下。后来愈抛愈长,竟至一抛就过丈,绳子依然直立如有人在天上牵着一样。这时候,看的人都惊奇不已,人人仰首望天,想看绳头到底何在。
那囚徒于是一手牵着绳,腾身而上,双腿双足夹着绳索,说时迟那时快,刹那便已攀至半空。囚徒往下收绳,再凌空上抛,只见绳索疾向旁飞,囚徒亦如飞鸟般缘着绳索,一路斜斜远扬而出。及至县官与监主醒觉时,囚徒已不知去向,连那捆绳子也不见纵影。
这宗囚徒脱身的故事,当时千目共睹,所以十分轰动,竟传到唐明皇都知道。
他说:「何必越狱,无论他犯什么罪,我都可以封他做御前供奉。」
婉惜之情,溢于言表。
也是真的,皇帝老子何须讲什么法制,天下者,皇帝老子的天下也,江山由老祖宗打下来,便十八代孙子都是江山的主人,奉天承运,法制于我何有哉。连太子都可以如是,更何况皇帝。
列位读者,唐开元年间嘉兴县囚徒的绳技,不恰恰就是《聊斋》「天宫偷桃」的绳技也耶,只不过表演的形式有变化,实际上换汤不换药。这种技巧,已经是戏法而不是杂技了。
但若追根寻源,这戏法其实亦由西域传来,并非中国土生的戏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