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凉《甘地会西施》
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
2006年2月15日
近人谈粤剧,一谈到四十年代,一定痛诋,举出来的例,又一定是廖侠怀七叔的《甘地会西施》,认为荒谬。每见此类议论,王亭之就肯定作者未看过原剧,只是人云亦云的耳食之言,且凭戏(乱)猜度,便冤枉了七叔。
这套戏,当年在广州上演,连满座半年,不少文化界教育界特意来观赏,称赞此剧的时代意义。王亭之当时十四岁,站在虎度门,看到满腔热泪。
剧情是甘地绝食争取印度独立,摆脱殖民地的地位,于是梦中得西施来相会,西施以自己当时处身的越国,亦等如吴国的殖民地,越国复国,即等如殖民地独立,由是劝勉甘地,是即展开剧情。
那时的中国,等于英美的殖民地,官僚贪污腐败得未曾有,剧情对此即多讽刺,于是引起社会共鸣,廖七叔因此亦受到一些压力。图麟都的乐坛前辈冯华老兄,当时在七叔的戏班,对此剧及其演出应该所知甚谂,可以证明王亭之并非偏帮师门而作强辩。
这样的一出好戏,给近人一再贬为荒谬,那实在是荒谬的事。故王亭之有怀旧诗云─
六十年来世界移,文人笔下每轻嗤,
历劫山河应记省,悲凉甘地会西施。
希望此诗可以维护一代名令廖侠怀七叔的名誉。
廖侠怀
香港著名粤剧演员。广东新会人。父母早丧,1903年生。12岁即离乡到广州濠畔街鞋店当学徒。后又转卖报纸。从小酷爱粤剧,没钱买票,经常在戏院后台外面听戏或在窗缝中偷看,不久便学会哼几句粤曲。后去新加坡一间工厂当车工,晚上参加当地的工人业余演剧活动,1923年粤剧著名小武靓元亨到新加坡演出,一次偶然机会靓元亨去观看业余工人演戏,他发现廖侠怀有艺术天份而收他为徒弟,改艺名“新蛇仔”。从此,廖侠怀开始了粤剧生涯。
廖侠怀的表演艺术独树一帜,饮誉省港达20年之久。他是30年代粤剧四大名丑之一。代表作有《甘地会西施》、《双料龟公》、《花王之女》、《大闹广昌隆》等。他所演的角色有慈禧太后、红娘子、跛子、哑仔、矮仔武大郎、麻疯病人等等,演什么像什么,形成当时著名粤剧五大流派中之一--“廖派”。他也因此有“粤剧名丑生”之称。1952年5月在香港逝世。
20世纪40年代廖侠怀(右二)、罗丽娟(左二)主演的《甘地会西施》剧照
甘地会西施
原名《梦里西施》。廖侠怀、梁梦编剧。印度圣雄甘地,一日在家读中国春秋吴越史,深服西施之爱国精神,不禁悠然神往,眼前突幻苧萝村,与西施同游水晶宫,参观海中奇珍异宝,继而又欣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遗迹。一觉醒来,原是南柯一梦。该剧20世纪30年代由大利年剧团首演,廖侠怀、黄秉铿、谭兰卿、罗丽娟等主演。40年代,廖侠怀将此剧加工整理演出,改名《甘地会西施》, 剧中加强了甘地与西施同抒亡国之恨和复国之情的内容,成为粤剧别具一格的荒诞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