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人和
此行目的是在北京讲学,故居北京达三周之久。堂堂京华却非可住之地,交通异常混乱,空气污染严重,真耽心如何应付明年的奥运。
虽然地挤天染,但王亭之接触的人缘却好。故可谓失天时地利而得人和。这可以举一个例子为证。
有人跑到北京,批评王亭之学密宗,邪!玩紫微斗数,杂。但才说两句,立刻便有北京著名的佛学者二人,出言制止。
一人说:「不要批评这位学者,我听他讲学,解决了我多年来的疑问。」
一人说:「我也是,我不想听到批评他的说话。」
由此一事,足见北京学人的憨直与厚道,照一般情形,即使心不谓然亦必不反驳,但北京的学者却不怕开罪人,直话直说。
还不只此,这件事并非由这两位学者告诉王亭之,而是旁人相告,这就更见得他们并不用是非来做人情。
正因为王亭之接触到的北京佛学家正直热诚,所以当他们多人邀王亭之设座较长期讲学时,王亭之才为其所动,一口答应。
舍此而外,对北京印象最深的,便是还有现擀皮、现包现烫的饺子,馅不离皮,一咬一口鲜汤,十分家常地道。若长住北京,这恐怕便是王亭之的口粮矣。
(东游记十)
天时地利人和
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
《孙膑兵法·月战》
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
《荀子·王霸篇》
“农夫朴力而寡能,则上不失天时,下不失地利,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。”
荀子所指的“天时”指适合作战的时令、气候,“地利”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,“人和”是指得人心,上下团结。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A4%A9%E6%97%B6%E5%9C%B0%E5%88%A9%E4%BA%BA%E5%92%8C/41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