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墨
用水墨作画,一黑一白,容易令人联想到阴阳,所以水墨画看起来非常玄妙。我说的水墨画,是真正用水墨来写的画。例如徐文长的花卉蔬果之类,并不涉及什么现代技法,更不涉及颜色渲染。白的纸,黑的墨,一阳一阴,一热一冷。是故墨着于纸,便纵是这么的一笔,其实亦已很耐赏──我们只是平时接触得多,看起来便觉平平无奇而已。
因此我想到马谛斯在油画上的线,他当日一定也曾受到类似的阴阳思想的震动,所以才对线条那么执着。
而墨,还不是一片纯黑,因为「墨分五彩」,从清淡乃至焦浓,其中有很多层次,这便更令人想到阴阳的生息消长。
所以从这个观点出发,用水墨作画,其实真的不必具象,反而愈具象愈拘束了欣赏者的思维。倘如是抽象的画,便可以令人对着它引起许多遐想,若飞驰的奔马,甚至可以像「神游太虚」般周匝于六合。
由于传统的限制,前人作画皆属具象,可是我们从徐文长的水墨画,其实也未尝不可以接触到抽象的意味。
香港于六十年代,有写水墨画的人,提出「抽象」的意念,几乎认为凡属第一流的艺术,必须水墨加抽象。这些人形成一个流派,高踞艺术要津,由是反而使许多人对抽象的水墨画齿冷。这或者即是「作用力愈大、反作用力亦愈大」。实际上由阴阳黑白的概念出发,我们对抽象的水墨画,实在不必故意去否定。
徐渭是明代嘉靖年间著名画家、文学家。与解缙、杨慎并称“明代三大才子”。清代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,曾刻一印,自称“青藤门下走狗”。文学家、艺术家木心先生评其为“英才天纵”。
明清两代,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。不过像徐文长那样,在诗文、戏剧、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,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,却也颇为难得。他的诗,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,他的戏剧,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,至于绘画,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