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过年风俗忆往之八)
年卅晚祭祖先
王亭之谈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
一切大事皆定,于是安心准备过年。过年第一个礼俗,是除夕祭祖。
由于年三十晚中午开始,便要在「祖先厅」陈设祭桌,布置香案,当时聚族而居,一间大屋住许多房人,所以公家只备筷箸,茶、酒、白饭各五份,祭果四事。至于祭祖的菜,则由各房献供。
这些祭祖菜,每房各供四碗,例必要用「博古碗」盛载,依房份大小次序排列,长房居先,因此只要看一看是第几列,便知道是第几房的祭菜。
女人八卦,喜欢挑剔,除了演自己的厨艺之外,还要挑剔别人的厨艺,故祭祖菜非挖空心思不可。
王亭之的先父,于兄弟排行中居长,这便占了一些便宜,因为「祭祖肉」例必由长房备办。
所谓祭祖肉,无非是白煮猪肉,但一定要半肥瘦,切成如纸的薄片,碗底以茨菇,一片片薄肉环排于茨菇面上,正中饰以茨菇花,很多时将茨菇雕成牡丹。
王亭之的祖父喜吃腊肠麻酱蒸滑鸡,故祭祖时此菜亦必备,除此之外,另备祭菜二事已足,厨艺工夫即端在此两味。
王亭之记得一些,如将红萝卜与冬笋批粒,逐粒雕成各般花卉,和鸡丁炒之,目的是在演刀法之精;又如将大豆芽菜酿以虾胶,炒好好还要逐条排成环形,目的在演心机之细;至于手撕鸡,柴把鸭之类,虽然精细,但在出奇制胜之竞争中,已变成大路货。
若像王亭婆的手艺,则简直是献丑。所以王亭之常常说她命水好,未做过大家庭的媳妇。
各房祭菜陈讫,阖家男女更礼服祭祖,左男右女,排长幼列成两行,男人先祭,为三叩首一请安,连婴儿都祭毕,然后才论到女人,祭礼为一叩首一万福。次序不得逾越,祭毕归房,俟香烛燃完,下人始敢收菜。
腊肠麻酱蒸滑鸡
博古碗
博古纹是中国瓷器装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,博古即古代器物,由《宣和博古图》一书得名。后人将绘有瓷、铜、玉、石等各种古器物的画叫做“博古”。也有添加花卉、果品作为点缀的。在各种工艺品与文人器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图案,以彰显文人气韵。
除夕祭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