硕果仅存的古法饼饵
王亭之嗜食饼,很多世侄女都知道,去澳门,她们一定买一两罐咀香园的杏仁饼送王亭之,此乃王亭之的心头爱好也。
去游埠,王亭之必带两样东西,一罐茶叶,一罐杏仁饼。因为王亭之不惯吃西式早餐,又大瘾消夜,一早一晚,便只好自己烹茶,食杏仁饼,算是解决了两顿伙食。
咀香园的杏仁饼好处在够酥,够脆,尤其是饼中的冰肉,甜而不腻,大似小榄的菊花肉,最合王亭之的胃口。
不过天地良心,三个礼拜前,王亭之绝对不识咀香园的老板。只是由于王亭之在报章上一再盛赞其杏仁饼之佳,该店老板杏仁昌始辗转托人介绍,一定要见王亭之一面。见面礼是杏仁饼两罐,王亭之大喜。
不是王亭之自负,如今香港写「食经」的人多矣,已经变成「行业」,晚晚有「试菜」。但肯写「饼经」的人,却未见之也,为什么?理由很简单,杏仁饼自然不及红烧鲍翅名贵。
但王亭之却偏偏有写「饼经」的兴趣,而且相信甚有资格写,因为既自少即喜食饼,于涉猎古籍之时,便亦留意及饼饵的源流,再加上曾食京都饼食,苏式名点,久而久之自然有心得,相信即陈潞老弟,对饼饵的鉴赏力亦当下王亭之一格。
如今省港澳的饼食,著名品种失传者已多,佛山盲公饼,大良崩沙,平州豆蓉酥等,均已今不如昔,连老婆饼都因冬蓉不佳而走样,能保持水准者,仅咀香园的杏仁饼,所以就算杏仁昌不见王亭之,王亭之亦必喜以之为口果,盖硕果仅存,最为难得也。
王亭之谈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