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桃与寿包
如今粤菜业普遍犯一个极大的错误,将「寿桃」称为「寿包」,不祥之至。
昔日广州的业界,寿桃寿包二者分得很清楚。摆生日酒,上的是「寿桃」。摆丧家的「解秽酒」,因为丧事已经办完,语贵吉祥,因此上「寿包」,此乃为参与丧事的人祈寿,甚符「解秽」之意。
当年有一军长在北园酒家为母亲摆寿酒,临末,上寿桃,一伙计失口说为「寿包」,立即引起轩然大波,座上有人拔枪向天花板连射,说是当如烧爆仗以化解不祥。酒家主人当晚分文不收,还要翌日摆酒赔礼,兼为太夫人「添寿」。
这是民国初年的事,王亭之未及见,只是听家中长辈述说,俾知禁忌。而凡所参加寿筵,皆留意到人人称寿桃,乃知长辈所言之不虚。
可能因为四五十年代动乱频仍,香港的饮食业多外行人加入,于是茶楼酒馆的老规矩尽废,将寿桃称为寿包即是其一。发展下来,香港业者索性废掉寿桃之名,而解秽酒大概亦不上寿包,变成「寿包」是生日酒的单尾。此改变可谓甚大,完全丧失粤式酒席的风格。
奇怪的是,当此风初起之时,应该尚有人知道规矩,为什么无人加以纠正呢?这大概是受「各家自扫门前雪」之所累,乃令生日酒不祥。
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
2006年10月31日
寿包应为白色及呈圆形,多用于祭祠或白事场合,例如「平安包」,而用于白事的寿包,则会印上「寿」字。
寿桃红事专用
而寿桃的外形,萧博士亦指与寿包其实不同,外形应呈桃状,兼带有红色,「根据清代王棠慨『燕在阁知新录』提到『斜曰桃,施于生辰故曰寿桃』,而且『神异经』亦有记载『东方有树,高五十丈,名曰桃。其子径三尺三寸,和核美食之,令人益寿』,所以寿桃多数用于红事,属于喜庆类。」
寿桃根据桃的外形而制,而桃带有益寿意思,属于喜庆类食品,所以寿宴上才会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