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荔枝汤」与「杏汤」
大陆近年注释出版了一些「烹饪古籍」,王亭之读而快之,尤喜元人韩奕的《易牙遗意》。曩年王亭之家藏古人食谱颇多,唯此册则从未经目,或因其收在丛书之中,未曾单册发行,故有遗漏欤。
《易牙遗意》的编写方式,仍然是「食谱」而不是「食单」,故品格始终下袁随园一等。食谱与食单的分别,在于食谱欠缺理论,但求实际,未若《随园食单》之有纹有路也。此盖亦犹之乎「紫微斗数」之与「子平」,彼此均为推断禄命之道,但「子平」却胜在有五行生克制化为理论基础,可以用儒家哲学来解释八字配合中和之理,「紫微斗数」则仅属术数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若勉强附会哲理,则反失其朴素的真貌矣。
因此对食谱的要求便不能太高,只能从中窥探一下古人的遗掣,并由是会心, 即可爽神,固不必以其欠「食单」之理论为憾事也。
《易牙遗意》之中,以「诸汤类」最值得细读。元明人之所谓「汤」,绝不如今日广府人所煲的汤,盖即如「水浒」中「醒酒二陈汤」之类,今日台湾人卖的「四神汤」,盖犹有宋人的遗意。若以广府人的汤视之,则失诸毫毫厘,谬以千里矣。
兹抄录二则如下──
「荔枝汤」:乌梅肉四両,焙干;姜一両、甘草、官桂半両,沙糖二斤。除糖外为末拌匀。每盏汤内着荔枝肉三四个。
「杏汤」:杏仁不拘多少,去皮尖,浸水中一宿,如磨菉粉法挂去水。或加姜汁,或酥,蜜点。
上法的荔枝汤,盖犹有「点茶」的遗意,至如杏汤,则盖今日之杏仁茶,不过加姜汁及用蜜汤而已,唯全用杏仁,不加米浆,此所以为「汤」为「茶」也。
王亭之谈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