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感
爱因斯坦说如来藏那封遗书,笔者重覆又重覆来看,不是想吸收他的如来藏思想,其实这封遗书也只说到了如来藏的外意,所以重覆来看,只是想引起一些感慨。
不少人问笔者为什么要学佛,笔者觉得很难回答这个问题,只能说,要了解自己、要了解世间、要了解生命的意义、要想活得有意思,都需要学佛。
我知道这样的回答实在很难满足许多人的要求,他们想得到的答案是,学佛能够得到加持,能够得到感应,所以能够得到福报。笔者不忍埋没良心来欺骗他们,所谓加持与感应,必须由行者的证悟而得,所以释迦牟尼才会说菩萨有一双宝手。菩萨当然便是得到证悟的人,宝手就是由加持与感应而来的成果,并不是我一学佛、一捐献,立刻就得到佛的加持与感应,也不是说,我的师父法力很高,所以就可以令我得到加持与感应。
爱因斯坦的遗书,并没有强调他说的那种力,可以令人得到加持与感应,他只是说,这个无穷无尽的力可以救助世间、可以令人消灭自我、可以令人积累善业,其实他所说的便正是生命的意义。
现在的世人,终生追求的是自私的利益,所以拼命推广电脑的世界、机械人的世界(美其名为人工智能),他们振振有词,隐然以造物主自居,所以对自己的作为,认为是发展了世界,于是理所当然地,用人工的造作来打败本然的世间、本然的人类,因此他们对如来藏的力用,一点也不感兴趣。这应该是爱因斯坦的遗憾,同样是笔者的遗憾。
爱因斯坦说,他这封遗书要等待人类能理解他的思想时才发表,所以现在还不是应该发表的时间,因为掌握了「大数据」、掌握了「人工智能」的人,绝对不会花少少心思来理解这种思想,所以在解释了这封遗书之后,笔者其实十分失落,这样来解释,或者说笔者这样来推广如来藏,可能只有具高端智识的「低端人口」来接受,百份之九十的人都不屑一顾。
如来藏思想建基于「本然」,所谓科学发明可以因应本然,亦可以破坏本然,笔者童年、少年时候,很少见到破坏本然的发明,现代的发明则无一不破坏本然,人大部份时间是跟电脑打交道,所以人情淡薄了、亲情淡薄了。
有了这些发明,似乎能给人类很大很多方便,其实,人类因此而损失的东西比得到的方便大得多。我怀念童年时的游戏、少年时的同学、也怀念中年老年时的朋友,好的是对现代的文明尚未沉迷。
杂感如上,不知所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