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、辞例
元:〈文言传〉:“元者,善之长也。”“荀九家易”释为“始而大通,君德会合”。
这个解释即是说元为始。元可释为原,二字相通,亦即是本然。所以〈文言传〉又说:“乾元者,始而亨者也”,“乾始而以美利利天下”。今人或释元为大,只是引申义。
全经中的元,大致都可以释为始,所以“元吉”即是本然为吉,不可解为大吉。元吉有时义,大吉则无。
亨:〈文言传〉:“亨者,嘉之会也。”“荀九家易”释亨为通,惠栋《周易述》说:“经凡言亨者,皆谓乾坤交也。”此言甚韪,泰、蛊、噬嗑、贲、坎、鼎、震、归妹、丰、涣、节、未济诸卦,说为元吉。亨,元亨,元吉亨,通,都有亨义。所以今人将亨解为享,释为享祀,此须再加观察。
利:〈文言传〉:“利者,义之和也。”“荀九家易”释为“阴阳相和,各得其宜,然后利矣”,这是以宜为利。惠栋说:“凡卦辞爻辞言利者,系下云:变动以利言”,是故乾坤变动得宜,皆言利也。此说亦确。如贲,贲六五、剥六五、大畜,鼎六五、兑、涣诸卦,系辞皆言利,因为爻的变动得宜。
贞:〈文言传〉:“贞者,事之干也。”荀爽释贞为“可以干举万事”,然而,此实未说贞义。先师王子畏先生说:“贞有三义,一者,以变化言,不正而之正,为贞,大壮利贞之例也;二者,以各正言,正且常比,元永贞之例也;三者,以保合言,贞而固,〈乾文言〉:贞固足以干事之例也。”这个解释可通全经。
利贞:利贞不同于利。〈文言传〉:“利贞者,性情也”,又言“不言所利,大矣哉”。此即利贞有所利,利则不言所利,亦即利贞为得其所利,利,则由不言所利而得利。惠栋曰:“经,凡言利贞者,皆爻当位,或变之正,或刚柔相易。”此于说彖象传时再说,下同。贞吉贞凶:即干举于事,有得有失。惠栋言:“易凡言贞吉者,皆得位或变之正,故吉,其言贞凶者,皆谓不正而凶。”
吉凶:说〈系辞传〉辞例时,已说得为吉,失为凶。此义见于〈系辞传〉, 〈文言传〉未说,但应同此例。惠栋曰:“乾吉坤凶,故凡爻辞言吉者,皆变之阳也”,又言:“阳生故吉,阴杀故凶”。此说同〈系辞传〉。
重刚:〈文言传〉:“九三重刚而不中。”虞翻说:“以乾接乾,故重刚,位非二五,故不中也。”这是说,乾九三接九二,所以是以乾接乾,是为重刚。九四例,同。
中·正中:二五为中,余位则不中,如前乾九三、九四例,居三、四位,是故都说为不中,于二、五皆说为中,如〈乾文言〉:“九二曰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何谓也?子曰:龙德而正中者也。”所以,无论阴阳爻,居二、五都说为正中。
上下:以初爻为下。〈文言传〉:“潜龙勿用,下也。”即说初爻。上九为上,如〈文言传〉说“亢龙有悔”,即是因为他居于爻位的最上。上爻又说为穷,如说:“亢龙有悔,穷之灾也。”又说为极,如说:“亢龙有悔,与时偕极。”此中辞例因限于依〈文言传〉而说,故未尽其意。于下面说彖象辞传的辞例时,另说辞例辨别,再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