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安以词得名,写诗却写得很普通。她有一首诗,题为《春残》:
春残何事惹思乡,病里梳头恨发长,
梁燕语多终日在,蔷薇风细一帘香。
此诗读来,一无味道,如饮了一杯白开水。然而却是当日妇人诗的本色。
为什么这样说呢?盖旧日妇人为诗,总有束缚在,不敢说得太放恣,于是乎起兴便不离闺情。 「梳头」、「发长」,固然是闺情;即使「梁燕」、「蔷薇」、「帘」等种种,亦都不出于院落之内。
拿短窄的眼界去写「闺情」,自然挥洒不开。
于是这种诗便只能求工于铸语,例如──「蔷薇风细一帘香」。
读这句诗,便想见深闺寂寞的少妇,一种静定的心绪。若非静定,又焉足以体会到细风微度鼻端的蔷薇花香?
但这种句法,却仍然是词的句法,绝不宜用之于诗。此中道理,很难三言两语说得明白。 《儒林外史》借书中的口谈诗,谓「桃花何苦红如此,杨柳忽然绿可怜」,太纤巧,但若增一字──「问桃花何苦红如此」,则却是《贺新郎》中的好句。这种见解,即透露了此中消息,诗与词的铸句确有本质上的不同。
正因为词比较容易雕饰,比较容许尖新隽语,所以李易安的词,却高出于她的诗许多。
然而亦不可一概而论。李易安有一首绝句:
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,
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
此诗却相当有时代气息,令人想到北宋南宋之交的一段历史。不过,这首诗却已是经历沧桑之作了,那时的李易安,已不是只耽于闺情的李易安,因此也就不再雕琢于「蔷薇风细一帘香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