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麓画品》──吴派眼中钉
从来论山水画,都喜欢抬举「吴派」,而贬低「浙派」的价值。这种成见,明显是受到董其昌的影响。及至清代,四王画派盛行,「浙派」的地位更每况愈下,流风所及可也真绵远,至今写「浙派山水」的人依然不多。
为「浙派」张目的前人画论,只有明人李开先的《中麓画品》。他将戴文进和吴小仙的地位抬得很高──「神笔法」中,例入戴文进的大笔山水,吴小仙的大笔山水;「清笔法」中亦列入戴吴二人的山水;「老笔法」中,列入戴文进山水秃笔人物,吴小仙的山水人物;「劲笔法」以及「活」「润」两项,又都列入戴吴二人的山水人物。总而言久,「画有六要」的六项,戴吴二人,都能列名其下。
反观「画有四病」之中,沈石田的山水人物犯了「僵」病;夏仲昭的画石犯了「枯」病;沈石田的山水与唐寅的远山云气人物犯了「浊」病;连倪云林的山树也犯了「弱」病。
这种评价,给「吴派」的捧场者看到,一定大呼荒谬。然而李开先却是明代著名的鉴藏家。
于是王渔洋的《香祖笔记》便有一条记云──「章邱李中麓太常,藏书画极富,自负赏鉴(下「自负」两字,便已有不少皮里阳秋)……王弇州与之善,尝言,过中麓草堂,尽观所藏画无一佳者(真要命,「藏书画极富」又何用哉!)」
轻轻几笔,便想将李开先《中麓画品》里的议论全部取消,而当日王渔洋这样的文字,想亦必为「吴派」信徒所喜。
一种见地一旦变为成见,而且树立了势力,对另外的意见便必欲去之而后快,这就是文人的胸襟。
《中麓画品》是一部绘画品评著作,全书共有一卷。
《中麓画品》成书于1541年,品评明人绘画,与向来上、中、下三等或神、妙、能、逸四品不同,其独创五品之分,每品中并陈优劣。
李开先(1502—1568年),字伯华,号中麓。章丘(今属山东)人。嘉靖八年(1529年)进士,官至太常寺卿。曾上疏批评朝政,被罢官,家居近三十年。以诗文、散曲著称,并作传奇《宝剑记》等;有诗文集《闲居集》、曲学著作《词谑》传世。又收藏有很多书、画,很以鉴赏自负。
明代山水画极其发达,流派众多。大体说来;明初至世宗嘉靖时,是戴进所创的浙派占据主流,明中叶至神宗万历时,沈周、文征明代表的吴门派得势,晚明是以董其昌华亭画派为代表的文人画居于主导。
李开先生当戴、沈之后,董其昌之前,偏嗜浙派,是基于对苍劲,、雄放画风的推崇心戴进受李唐、马远影响,较大。亦取董、巨之长,水墨苍劲中见雅谈,吴伟画风奔放,杜堇精劲丽畅利,故李开先分目之为“巨器”、“猛气横发”主“不比凡品”。相反,对“逸品”代表、最为文人画家所推崇的倪瓒,则评之为“如几上石蒲”、“以玉盘盛之可也”。其审美趣味可见。
【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4%B8%AD%E9%BA%93%E7%94%BB%E5%93%81/5956117】